南昌大学:“声”入人心——高校研究生理论宣讲的路径探析与体系构建
2016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期间,专程来到南昌大学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看望师生,并寄语青年学子,希望当代大学生珍惜韶华,把学习成长同党和国家的事业紧紧联系起来、同社会和人民的需要密切结合起来,用青春铺路,让理想延伸。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与殷切寄语是南昌大学师生最为宝贵的资源与财富,为南昌大学锚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研究生理论宣讲团队,构建研究生理论宣讲体系,融入和撬动“大思政”育人格局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基于研究生群体多元化、研究生培养阶段差异性和导师团队作用凸显性等因素,南昌大学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特点难点出发,武装了一批研究生理论宣讲骨干,将理论宣讲作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一线、深入群众、深入人心的重要途径,以课程内容精简与信息传递精准为特色机制,有效发挥研究生理论宣讲骨干的朋辈引领作用,扎实做好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
南昌大学立足学科特色、凝聚院系合力、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打造了一支从学生视角出发,以理论宣讲为依托,以“青言青语”为内容,以朋辈引领为方法的“香樟博声”宣讲团。他们坚持“一二三四”宣讲模式,持续推动理论宣讲入脑入心,充分发挥思政育人、学科育才的双向促进作用,以思政育人赓续红色基因,用“青言青语”奏响时代强音。

南昌大学“香樟博声”宣讲团“一二三四”宣讲模式
贯彻“一个宗旨”,突出育人实效
“香樟博声”宣讲团以“用青言青语传时代之声,为时代新人立言立行”为宗旨,培养出一大批理想信念坚定、带头作用突出、师生高度认可的研究生讲师,他们立足学科特色,从身边事、身边人讲起,以小故事讲大道理;他们扎根红土圣地、革命老区,生动讲述“红色”革命故事、“绿色”青春印记、“古色”文化传承,在青年学生中播撒信仰的种子,在服务地方上走出了独有的赛道。宣讲团成立4年来,先后培养研究生讲师140余名,其中多人获评“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全国优秀共青团员”“江西省最美大学生”等荣誉。

南昌大学“香樟博声”宣讲团到社区开展宣讲+实践服务

南昌大学“香樟博声”宣讲团研究生讲师开展宣讲
用好“两个载体”,推进平台建设
宣讲团坚持立足校园、服务社会,用好“政治理论宣讲”和“主题实践活动”两个载体,扎根基层一线,通过“面对面”的互动式宣讲阐释时政热点和党的创新理论,并通过“集体备课+理论宣讲+社会服务”的方式与基层地方紧密互动,组织宣讲团成员赴厂矿、进社区,上讲台、下村镇,聚焦时政理论、时事热点、基层治理,打通理论深入基层的“最后一公里”,实现理论宣讲多点开花,宣讲团足迹遍布省内外十余个地市、40余个城乡社区、省属重点企业,直接覆盖宣讲听众超过1万人,形成广阔的宣讲格局。

南昌大学“香樟博声”宣讲团在基层开展理论宣讲
实施“三个举措”,强化体制机制
宣讲团通过“精选优培”抓宣讲人员、“由内向外”抓宣讲平台、“擦亮品牌”抓宣讲课程“三个举措”精准发力,在主体建设上下功夫,让日常宣讲“添生气”,发挥好青年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朋辈引领”作用,以“青春之声”的“小棋眼”,盘活思想政治引领“大棋局”。宣讲团巧妙依托学校红色文化馆、校史馆等既有资源拓展宣讲平台,立足学校所在地南昌和省内的井冈山、瑞金等红色资源发掘宣讲素材和育人元素,多门课程获全国高校青年宣讲联盟“精品课程”认定,开展的宣讲实践视频被共青团中央进行网络主题展播。

南昌大学“香樟博声”宣讲团开展井冈山精神宣讲
坚持“四个理念”,开展重点工作
宣讲团坚持“讲政治、重常态、贴时事、作表率”四个理念,以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紧扣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视察南昌大学重要讲话精神,常态化开展集体研学备课,结合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等时政热点,以“青言青语”开展专题宣讲百余场,线上线下覆盖师生群众,细化覆盖全校研究生。通过“家常话”讲活“热理论”,推动理论宣讲入脑入心。在知行合一中锻造青年讲师队伍,让红色基因焕发时代活力,思政育人实效显著提升。在宣讲团已毕业的40余名研究生讲师中,有27人选择考取选调生服务县乡基层,或走上三尺讲台担任专职思政课教师。

南昌大学“香樟博声”宣讲团开展“开学第一课”宣讲

南昌大学“香樟博声”宣讲团联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开展乡村振兴宣讲服务
未来,“香樟博声”宣讲团将持续当好“理论武装轻骑兵”,让理论宣讲“冒热气”“添生气”“接地气”,用家常话语和“青言青语”把党的创新理论送到“寻常百姓家”与“师生大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