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聚焦“三化三维”打造人工智能赋能思政教育新范式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充分发挥学校电子信息学科优势,聚焦“个性化培养、智能化匹配、全面化发展”三大核心维度,以智慧校园建设推动育人模式迭代升级,创新构建“精准识别—精准供给—精准评价”育人链条,打造人工智能赋能思政教育新范式,持续提升思政工作精准度、覆盖面和实效性。
聚焦个性化培养,在数据全息采集、需求精准识别维度深入探索
一是以顶层设计创新引领。学校成立思政工作委员会,由书记校长共同担任主任,统筹推进数智思政体系建设,将“人工智能+思政”纳入学校重点发展战略和年度工作任务,重点实施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工程,打造“教—学—管—评”一体化智能应用场景,推进校园AI助手培育,开发个性化服务系统,探索“一生一策”精准思政有效路径。
打造“一生一策”的智能思政教育服务体系
二是以数据中枢汇聚融通。在物联感知层,建设物联中台,推动感知数据实时赋能全景孪生校园建设,实现育人全过程数据采集。在区块链存证层,自主研发“西电教链”教育区块链平台,时时记录学生伴随性、结果性数据,减少学生隐私担忧,确保数据可信、使用可管、范围可控。在融合分析层,建成全景式数据中枢,整合学生静态与动态数据,做到信息更聚合、识别更精准。

建立物联感知环境,让校园全景孪生
三是以成长档案深化应用。搭建“学生成长数据中台”,整合线上线下、校内校外全场景数据,包括门禁刷脸、课程签到、图书借阅等物联感知数据,以及社区党建之家、劳动教育系统等课程活动数据,形成覆盖学业、行为、活动等五大类100余个子项的成长档案。

学生电子信息系统数据概览
目前,学生成长数据规模达1.3亿条,年均稳定增长超4000万条,为评价提供海量数据支持。在此基础上,开展大数据分析,挖掘学生日常行为特点,着眼“基础数据动态可视”“行为数据分析预警”“学生画像群体预测”等垂直方向,形成“电子档案”“趣味报告”“消费预警”“安全预警”“心理健康预测”等系列应用,为精准识别提供支撑。
聚焦智能化匹配,在资源有效供给、服务及时响应维度创新突破
学校创新构建“数据采集—智能治理—深度分析”全链条智能平台体系,基于通用基座模型打造“思想引领+案例指导/学业辅导/成长引导”的“一引三导”垂类智能服务体系。
一是构建学生成长发展语料库。使用学校“红色剧本+”、AR/VR虚拟仿真宣讲、“成长档案”故事集、校友发展案例库、2万在校生行为数据等特色资源,整合拓展语料库。

“一引三导”垂类智能体服务体系
二是建设多元化垂类AI智能体。依托“智能案例辅助”“智能学业指导”“智能成长规划”等AI Agents,构建涵盖学业发展、竞赛实践、职业规划等场景的校友成长案例数据库,以“案例解读+即时互动讨论”形式,提供情景化案例参考,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决策支持。

AI成长助手智能体
三是打造全天候学科知识服务中枢。智能学业指导Agent能够提供24小时专业知识及课后服务,依托校内自研“慧通”和“心知”大模型,构建标准化解题知识库、学科知识图谱,为智能推荐选修课程、合理制定学习计划、精准匹配知识要点提供核心支持。

智能学业指导Agent
通过将传统评价模式与现代技术深度融合,强化成长评价过程性数据应用,实现全周期陪伴、全场景支持、全天候响应,在思政教育、心理健康、学业发展、生涯规划四大领域帮助学生,解决认知偏差、师生沟通、宿舍矛盾、职业迷茫、网络依赖、恋爱困扰、情绪管理等20余类典型问题。调研显示,“AI成长助手”数智化平台案例推荐学生接受度达92%,学业规划采纳率达96%。
聚焦全面化发展,在过程性、增值性、综合性评价维度转化赋能
一是强化闭环管理过程评价。运用信息化平台汇聚各项学生学习行为、学习能力信息以及各类信号数据,在建立学习过程信息数据库基础上,构建多模态课堂教学评价与成绩预测模型,任课教师参照成绩预测情况和大数据分析结果,优化授课方式和教学安排,强化学生指导精准度,提高“教”“学”质效。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新型教与学模式
二是突出多维能力增值评价。构建“学生数字画像”,设置“认知、合作、创新、职业”四种关键能力指标,拓展“道德实践与家国情怀”“诚实守信与奉献精神”等十二大核心能力素养,构建立体多维能力图谱。依托学生能力素养评价“飞环模型”,将学生成长过程性、结果性数据映射至6类课内成绩和50类课外拓展项,由“核心能力素养”及“五育模块”分别评价赋分,自动绘制学生能力成长图谱。

围绕“核心素养”“五育”开展学生数字画像
三是实施智能诊断综合评价。坚持“五育并举”原则,修订综合测评实施办法,采用模块化方式设置评价内容。强化“德育为先”,梳理形成“不合格表现”负面清单。破除“唯分数论”,采用等级制开展模块评价,引导学生理性看待评价结果。强化数据融通共享,将“学生数据中台”自动抓取的22项基础数据,按照“一数一源”自动对应至综合测评系统,建立基于深度学习的“成长轨迹预测模型”“能力标准常模”,以“能力证书”为载体开展智能诊断,对比分析个人短板弱项,定制发布推荐课单及活动清单,服务学生成长发展需求。

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学生数智赋能评价育人体系
自2020年起,本科生入校即进入画像数据采集环节,依托能力证书实现群体性评价和个性化评价,引导学生客观认知自我、增强薄弱环节、促进能力提升、激发成长动力。同时,将四年记录汇聚形成“成长奋斗报告”,每年在毕业典礼上面向全体毕业生发布,助推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