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军与铸魂:八一精神的核心内涵
南昌(chang)起(qi)义胜利(li)后(hou),《南昌(chang)民(min)国日(ri)报》登载《中央委员(yuan)宣言》
(图片提供:南昌八一起(qi)义纪念(nian)馆(guan))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指出:“1927年8月1日,南昌城头一声枪响,拉开了我们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大幕。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1)。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新型人民军队开端的南昌起义中,形成了“坚定信念、听党指挥,为民奋斗、百折不挠,敢为人先、勇于创新”(2)的八一精神,发端了人民军队永恒不变的军魂根脉,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
坚定信(xin)念、听党指挥(hui)
南(nan)昌(chang)起(qi)义(yi)在白色(se)恐怖中开(kai)辟了(le)中国共(gong)产党(dang)独立(li)领导武装斗争的(de)(de)(de)新局面(mian),源于共(gong)产党(dang)人为共(gong)产主义(yi)而献身的(de)(de)(de)坚(jian)定(ding)(ding)信念和广(guang)大起(qi)义(yi)官(guan)兵铁心(xin)跟党(dang)走(zou)的(de)(de)(de)坚(jian)定(ding)(ding)意志(zhi),“坚(jian)定(ding)(ding)信念、听党(dang)指(zhi)挥”的(de)(de)(de)信念品质(zhi)铸就了(le)八一精神的(de)(de)(de)精髓。
南昌起义筹备的关键时刻张国焘以“应极力拉拢张发奎,得到张之同意,否则不可动”(3)等为由阻止起义计划,一时间,起义筹备陷入僵局。为了坚定大家举行起义的决心和意志,一向温文尔雅的周恩来拍桌而起,义正言辞地反对张国焘的意见,认为起义不能迁延和停止,使南昌起义得以顺利进行。南昌起义时,作为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手握重兵的贺龙,并不是共产党员,但他却认为“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列主义才是救国救民的真理。”(4)起义前,贺龙毅然决然抛弃高官厚禄,告别优渥生活,坚定表示:“我完全听共产党的话!(党)要我怎样干就怎样干!”(5)并欣然担任南昌起义的总指挥。1927年9月,起义部队南下行至瑞金时,贺龙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贺龙铁心跟党走,从一个旧式军人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乃至人民共和国的元帅。
为(wei)民奋斗、百折不挠(nao)
南昌起义“原为(wei)(wei)救国救民(min)”,其“为(wei)(wei)最苦人民(min)的(de)奋斗”、“力谋民(min)众利益”的(de)暴动主张,不仅体(ti)现(xian)了中国共(gong)产党为(wei)(wei)人民(min)服务的(de)宗(zong)旨(zhi),也体(ti)现(xian)出(chu)共(gong)产党人领导人民(min)军队浴血奋斗、一往无(wu)前的(de)革命英雄(xiong)主义气概,“为(wei)(wei)民(min)奋斗、百折(zhe)不挠”的(de)宗(zong)旨(zhi)意志铸就了八一精神(shen)的(de)魂(hun)魄(po)。
南昌起义后陆续发表的宣言布告,阐明了中国共产党鲜明的起义纲领和土地革命政策,昭示了“救国救民”的起义目的。起义胜利当日南昌《民国日报》头版刊发的《中央委员宣言》,“实行解决土地问题”被鲜明提出,这与中共中央在当日发给前委的密信中:“南昌暴动,其主要意义,在广泛的发动土地革命的争斗”(6)的主张和命令一以贯之,与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利益的初心一脉相承。坚决实行土地革命、解放工农、救国救民等政治主张和纲领政策,使“人民军队从她诞生的那天起,就将自己置身于党的领导下,将‘人民’两个大字写在自己的旗帜下”(7)。南(nan)昌起义过程中涌现出许多可(ke)歌可(ke)泣的(de)英雄(xiong)人物和惊心动(dong)魄的(de)英雄(xiong)壮举,彰显了新型人民军队(dui)不(bu)怕牺牲、为民献(xian)身的爱(ai)国主义精神(shen)和(he)一往无前、百折不(bu)挠的革命英雄气概。
敢为人先、勇于创新
南昌起义中共产党人以大无畏革命勇(yong)(yong)气(qi)(qi)和胆略(lve)开拓奋(fen)进(jin),以“实践第一(yi)”的气(qi)(qi)魄(po)做了前人未做过的事(shi),在统(tong)一(yi)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jian)设上做出了宝贵探(tan)索,充(chong)满着与时俱进(jin)和历久弥新的时代气(qi)(qi)息,“敢为(wei)人先、勇(yong)(yong)于创新”勇(yong)(yong)气(qi)(qi)魄(po)力铸就了八一(yi)精神的品质。
南昌起义首次将“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8)付诸实践,是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武装夺取政权革命新道路探索的开端,创造了彪炳史册的“八个一”: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创建了一支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开启了一条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掀起了一场席卷全国的武装起义和革命暴动;锻造了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成员;涌现出一批开国将帅,构筑了人民军队的栋梁;应运而生一种伟大革命精神:八一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中矗立起一个建军精神坐标。南昌起义对“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 “党的建设”等问题开始创新性实践,为党形成革命斗争的三大法宝作出了有益探索。在统一战线方面,南昌起义一方面突破了党的“三大”以来忽略与资产阶级争夺统一战线领导权的局限,在统一战线中充分发挥领导权和主动性。在武装斗争方面,南昌起义得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真理,创建了一支“听党指挥”的人民军队,初步形成了人民战争思想和游击战战略战术。在党的建设方面,南昌起义充分发挥党、团员模范作用和党组织先进机制的建立,“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和制度发端,特别是朱德、陈毅率领起义军余部开展的“赣南三整”,在部队建立党支部,实现党对军队的全面领导。
油画:井冈(gang)山(shan)会师;收藏单位:南(nan)昌(chang)八一(yi)起义(yi)纪念馆(guan)(图片提(ti)供(gong):南(nan)昌(chang)八一(yi)起义(yi)纪念馆(guan))
南昌起义后收到(dao)群众(zhong)慰问款(kuan),开具的收条和告知款(kuan)项去向的回信(xin)。
(图片提供:南昌八一(yi)起义纪念(nian)馆)
1习近平(ping):《在庆祝中(zhong)国人民解放(fang)军建军90周(zhou)年大会(hui)上的讲话(hua)》,《人民日(ri)报》2017-8-2。
2叶(ye)桉:《八一精神内涵的概括表(biao)述》,《中国(guo)高校(xiao)社(she)会科学》,2016年第4期。
3南(nan)昌八一纪念馆编(bian):《南(nan)昌起(qi)义》,中共党史(shi)出版社1987年(nian)版,第77-78页。
4金(jin)冲及(ji):《周恩来(lai)传(chuan)》,人(ren)民出版(ban)社、中央文献出版(ban)社1989年版(ban),第143页(ye)。
5王敏昭:《“八一”访问贺(he)龙将军》,《新华日报(bao)》1951-8月-日。
6南昌(chang)八一纪(ji)念馆编(bian):《南昌(chang)起义》,中(zhong)共(gong)党(dang)史出版社1987年版,第37页。
7汪立(li)夏(xia):《红色(se)江西》,江西人民(min)出版社2006年版,第(di)43页。
8《毛(mao)泽东(dong)选(xuan)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