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麓开讲② | 陈仁仁、文双春对谈“君子不器”
踵事增华 大麓开讲
5月15日,第二期“大麓开讲”对谈活动在岳麓书院明伦堂举行。本次“大麓开讲”邀请岳麓书院陈仁仁教授与物理与微电子学院文双春教授围绕“君子不器”的主题展开对谈,与青年学生一起撕掉“工具人”标签,开启自我创造之旅。
陈仁仁教授和文双春教授深入探讨了对于“君子不器”的理解,重点围绕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张栻的有关“器”与“君子”的关系展开了讨论。

▲活动现场
陈仁仁教授从张栻“若君子则进于德,进于德则气质变化,而才有弗器者矣”的经典语录出发,指出“器”虽有小大之别,但他们只是拥有某一方面的才能并且局限于此,而君子应当追求在德性方面取得进步,从而使自己的才能不局限于某一方面。随后,他就“成材”“成人”的区别展开讨论,希望同学们不要将自己的发展局限于某一方面才能的提升,而应进一步在德性上有所提升,不断完善自我、成就自我,完整自己的人生。
文双春教授以“君子”的现代化释义破题,围绕对“君子不器”的理解和其所带来的启示,与到场师生分享了自己关于“怎么读大学”的看法。他认为,大学生应当把“君子不器”作为衡量标准和成长方法,既不拘于“器”,也不拘于“一器”,做好思政教育、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平衡,把握好、处理好“整和零”“通和专”“近和远”“恒和变”的辩证关系。他勉励同学们,“只有做了大量不会考的‘习题’,才能通过人生很多‘生死攸关’的‘考试’”,要学会克服功利主义的思维,书写好自己的人生“答卷”。
陈仁仁教授和文双春教授就同学们所关心的“‘不器’的反面是什么”“如何理解‘孔乙己的长衫’”等问题展开了交流。两位教授表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我们往往会认为只有成为“有用之人”才能在社会上立足,进而获得更多机会,但这也体现出“君子不器”对于当下年轻人的意义和难度。“君子不器”的观点,正是在告诫青年人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要全面、正确识别自己所处的位置,成为“器”但不拘于“器”,既学好专业知识,也通达万物之理,既在学业上追求进步,也在德行上有所精进,成为自己人生的“创造者”。


▲同学们积极和教授探讨、提问
本期“大麓开讲”吸引了来自岳麓书院、物电、机械、经贸等学院等70余名师生参加,在参与学生中也引发了思考与讨论:
金统院2020级本科生李珂槿
很荣幸能够参与此次大麓开讲,延续“朱张会讲”的形式,在陈教授哲学思维和文教授理科思维精彩的碰撞中,我受益匪浅。从“君子不器”出发,两位老师强调了立德的重要性,结合当下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讲述了在大学里我们应该如何学习,如何达到四种“平衡”,作为新时代新青年应如何成为经世致用的领军人才。我对“君子”与“不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要想成为当代的“君子”,必须先立德,正如孔子所言,“子欲为事,先为人圣”。
工管院2020级本科生冯珺涵
“工具人”一词看似是在近些年开始流行的,但关于人与工具人话题的讨论古已有之。讲座中两位教授从孔子的经典论述“君子不器”出发,聊至曾任岳麓书院主教的张栻的“器者,拘于一物”,探讨了君子不器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器”是有限制的,君子则是无界限的,这需要我们拥有敢于“出界”的勇气,同时保有延展自己边界的能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我们应该不断拓展人生边界,多接触不同的领域以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方式,在持续学习和自我更新中成为真正的“创造者”,为社会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设计院2020级本科生宋昊
“君子不器”,是源自《论语》的一句经典古训。通过两位老师精彩的分析和深入浅出的解读,我明白:真正的君子不应像一件器皿那样,仅局限于特定的形态与功能,而应多才多艺、全面发展,能在各种情境下展现出非凡的适应力与创造力。作为一名大学生,在知识爆炸、专业细分的今天,不应仅仅满足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与专业技能的掌握,而应追求全面发展;不应局限于成为一个“专才”,而要成为多维度、跨学科的“通才”。
生物院2020级本科生甘露荷
这次“大麓开讲”令我受益匪浅。我们不应急功近利,局限于纠结所学的知识能不能让我们在工作中获得高薪资,并以此为标准评判课程的有用与否。我们应该注重知识对个人内在价值的提升。正如文教授所言“我们目前所学的知识就像是在做练习题”,虽然以后工作中不会再出现一样的题目,但是通过练习题掌握了做题的方法,就可以更轻松应对工作中的问题。同时,我们不应局限于自己的专业知识,还应拓宽自己的眼界,注重德行培养,成为有才又有德的人;应正确运用我们的才能,而不是成为被驱使的“工具”。
土木院2020级本科生王宁宁
今天在岳麓书院的明伦堂,进行了一场以“君子不器”为主题的酣畅淋漓的会讲。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君子不器,是需要我们不拘于器。”在“内卷”现象越来越普遍的当下,我们应努力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保持积极向上的姿态。学习本身其实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也是人的本性需要,我们要奋发有为、不迷失自己,跳出繁重且标准化任务可能把我们训练为“工具人”的倾向,尽可能成为“创新者”。
建规院2021级本科生吴佳昱
君子不器,是从“工具人”到“创造者”的转换,更是向掌控自己人生迈进的一步。陈老师在讲座中提到,君子论德不论材。我认为在树立价值观和自己的一套行事准则后,要积极调用学到的知识与技能,立足于世,行事在己,而不是囿于专业和职业,在固定的圈子中内卷、挣扎和迷茫。同时,文老师在与陈老师的对谈中提到,人要成器,但是不能太早成器,不要早早困在一个方向中,埋头苦干,丢失自己。专业课程是锻炼我们基本能力的“练习题”,能力和行事准则才是我们练习的目的。人也不能不成器,在当今社会,拥有一技之长才能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才能更好回应社会需求,为国家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活动合影
“大麓开讲”系列对谈活动由党委学生工作部(处)主办,旨在结合《岳麓书院先贤语录一百则》专栏,邀请专家学者以会讲的形式对经典语录进行现代性阐释。未来,我们也将邀请更多“大先生”,借用先贤智慧回应当代大学生的现实困惑,期待与你一起开启更多古今对话的思想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