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院先贤语录一百则(五十三)
编者按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岳麓书院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先贤们从未停止过“成就人才,传道济民”的脚步,他们对于真理的追求、对于后辈的期冀、对于中华文化的热爱浓缩在了一段段“金玉良言”中。
“岳麓书院先贤语录一百则”栏目,为大家展示岳麓书院先贤们在求知育人过程中的智慧,以期援古益今,嘉惠后学。



今天推出欧阳厚均篇第九则:
五十三
凡事之出于勉然者①,可矫饰于一时,久则渝矣。安则不至于渝节,所以亨也②。
——欧阳厚均《易鉴卷十三》

译文
凡事出于勉强的,可以掩饰于一时,时间长了就会改变。安心就不至于改变,所以亨通顺利。
注释
①勉然:勉强的样子,力所不及而勉强为之。《中庸》:“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此处的“勉”与下文的“安”皆本于此。欧阳厚均在这里,强调“勉”与“安”是不同的行事状态,有境界高下之分。
②安则句:安心就不至于改变,所以亨通顺利。渝:改变。节:节制,这里指事情给人带来的限制和束缚。《周易》中的《节》卦六四爻辞谓“安节亨”,意思就是能安于节制,所以亨通。
现代阐释
“安而行之”与“勉强而行之”是做事的两种不同状态,即安心与勉强。做某事很勉强,就不能长久;安心于某事,才能顺利长久。任何人都有他的义务和规范,任何事都有它的规则和限制。这都可以称为“节”,即“节制”。欧阳厚均在书中举了苏武、巴妇的事例。正因为苏武安于“臣节”、忠心耿耿,所以才能在匈奴多次威胁利诱中持节不屈;正因为寡妇巴清能安于“妇节”,所以能守住家族产业,凭财力保卫一方。守住臣节、守住妇节,皆由于“心安”。
不只是道德上的气节,需要安心于“节”才能长久;任何事情都需要安心于某事之“节”才能做成,才能长久。若不安而勉强,自然以“节”为束缚而不得长久;若安心,自然不以“节”为束缚而得长久。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安”和“勉”未必是截然不同而不能相通的两种状态,“安”也许是一种很难达到的理想状态,但如果能静心、诚敬、节制,即使最初有些勉强,只要长期坚持不改变,并在勉强中尽量让自己心安,使自己专注于所从事的事业不动摇,必定可以进入恬适自在的状态,并取得一番成就。

策划 | 陈义红 陈宇翔
主编 | 陈仁仁
监制 | 谢 丰 范媛吉 胡剑波
编辑 | 刘韩宇
审核 | 谭 鼎 董兴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