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院先贤语录一百则(五十)
编者按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岳麓书院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先贤们从未停止过“成就人才,传道济民”的脚步,他们对于真理的追求、对于后辈的期冀、对于中华文化的热爱浓缩在了一段段“金玉良言”中。
“岳麓书院先贤语录一百则”栏目,为大家展示岳麓书院先贤们在求知育人过程中的智慧,以期援古益今,嘉惠后学。



今天推出欧阳厚均篇第六则:
五十
天生君子以仁天下①。君子以天下之心为心,仁一身以及万民②,故天下莫不愿载君子③,而君子亦能在庇天下④。
——欧阳厚均《易鉴卷十二》

译文
上天通过产生君子来仁爱天下。因为君子能够把天下万民的心思当做自己的心思,将一己之仁德广及万民,所以天下万民没有不愿意拥戴君子的,而君子也就能保护天下。
注释
①仁天下:仁爱天下。仁:爱。这里的“仁”字作动词。“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一切美德的总和。
②仁一身:一己之仁德。身:自身、自己。
③载:承载,拥戴。
④庇:保护。
现代阐释
在儒家的思想观念中,天并非“不仁”,天仁爱天下的方式就是以君子来仁爱天下。君子之所以为君子并且有影响力,从根本上不在于势力、权位、身份、血统,而是在于君子既“以天下之心为心”,又能够“仁一身以及万民”。君子不仅能以天下万民的心意为自己的志向,能够急天下之所急,忧天下之所忧,而且又能够将自身的仁德落实于为天下百姓谋取福祉。中国近代史上挽救国家危亡的那些仁人志士,莫不秉持“以天下之心为心,仁一身以及万民”的信念。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兴起并能匡扶国家,也是这种传统思想的体现。
所谓“天下莫不愿载君子,而君子亦能在庇天下”,意思是正因为君子能够仁爱天下万民,才会受到天下万民广泛的拥戴和承认,而这种拥戴和承认,又为君子进一步仁爱天下、庇护天下提供了前提和条件。习近平总书记说:“党的领导地位并不是自封的,而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所谓“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其实就是“天下莫不愿载君子”。君子得到了天下万民的拥戴和承认,才有统治的合法性,才能更好地仁爱庇护天下。即所谓“君子亦能在庇天下”。

策划 | 陈义红 陈宇翔
主编 | 陈仁仁
监制 | 谢 丰 范媛吉 胡剑波
编辑 | 高依婷
审核 | 谭 鼎 董兴阳
